決定從比較商業考量來討論書名的問題......(因為看起來大家都用比較感性的一面在討論)
上面提到書名用英文or日文or外文,其實可以看一下商業書籍,將外文書翻譯成中文時,英文書名有時候有可能不翻譯(但比較多見是保留英文名同時列上中文翻譯名);日文書名相較於英文書名,要更少保留一點,通常就只有中文譯名居多。
從這個現象其實很明顯可以看出,這其間考量的其實是「語言的普及」問題。
畢竟面對的讀者群是中文圈,使用中文比較不容易引起讀者的排斥感。
畢竟外文書名,讀者不一定看得懂。
看不懂,如果是消遣類型的小說,很多讀者其實不會特別去查翻譯瞭解書名是什麼意思,更多是「我看小說只為了消遣,不想看一本連書名都不知道什麼意思的書」,或者上面也有人覺得作者假文青(可能不是這樣,但先入為主的想法已經讓讀者沒有興趣進一步瞭解)。
而英文書名比起日文更容易被保留下來,是因為英文是國際通用語言,相對於日文來說在中文圈普及率比較高,所以經常被保留或者有可能不另外做中文翻譯。
當然,有的人覺得日文在台灣也很普及,但其實只是動漫看多了產生的錯覺。至少日文不像英文是義務教育的一環啊。
所以其實如果你的讀者主要使用語言是中文,但能取個別出心裁的中文書名當然最好。
============
好那我們接著講另外一個問題。作者也會吶喊:「但我就是覺得用外文比較有深意能夠表達出我想表達的意思!」
這種心情同為作者的個人來說完全能夠理解。
但這裡面又涉及一個問題。
「是真的用中文無法取出好的書名以表達你想表達的意思,還是你取中文書名的能力不足?或者懶得用心思考如何用中文取出好的書名?」
(不是要指責或者刻薄,不過做為作者,不妨思考看看自己的新態勢哪一種,結果也許很有趣。)
就像我們看外文電影,電影原文與中文翻譯往往有落差,但有的中文翻譯會讓人拍手叫好(儘管這翻譯與原文書名意思天差地遠也不一定),但也有的讓人看了只想噓。
對於堅持自己想法,認為確實只有用外文書名才能表達自己想表達的作者,個人覺得只能接受以下現實:
作者有作者的堅持,讀者也有讀者的堅持,所以乾脆點接受就是會有部分讀者會直接跳過外文書名的書的現實吧。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堅持不應該被指責,那不管做為作者或讀者任一方,其實都沒資格去批評「這作者為什麼這麼假文青硬要用外文書名?」或者「為什麼讀者要管我用外文書名、內容不是更重要嗎真讓人失望!」
你知道嗎,這種指責就跟嫌封面畫的美或醜一樣,根本就是一種個人審美問題啊。你覺得審美有絕對的對與錯嗎?沒有吧!
===========
最後,想討論一下取中文書名的樂趣。
看到上面推文有不少作者說用中文很難取出自己想表達的意境啦之類的,其實這應該跟個人的創意&取名的能力有關......
就像小說寫得好的作者,不一定能寫出吸引人的文案;很會畫漫畫的繪者不一定能畫出很引人注目的封面一樣;取書名,也是需要下功夫、用心思考的。(跟文學造詣之類的多少也有點關係。)
覺得取中文書名難的作者,如果其實很想取中文書名不妨看一下一些關於怎麼取書名的教學(對的這種東西也有教學w),其實是真的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啟發。
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美麗,雖然用外文書名沒什麼不好,只不過個人也很偏愛中文,會覺得既然面向的讀者是中文圈,能從書名裡感受到中文的美,不是更好嗎XD
==========
以上,先申明我是絕對不管作者用啥語言做書名的,這種問題只要作者衡量過優缺、得失,自己能夠接受那就堅持下去吧,旁人沒什麼好置喙的,已經堅持自己想法的作者也沒必要太過在意早就知道會有的反對意見,因為自己早有預料了不是嗎XD